闻赵继清调安陆县尹

慈恩塔上墨犹鲜,一别重来十七年。
相见都门惊判袂,又闻泽国去鸣弦。
素衣久出风尘外,青琐行依雨露边。
跂马望君先数日,县花虽好莫留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与好友赵继清重逢又分别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用"慈恩塔上墨犹鲜"比喻当年一起题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却已分别十七年。这种时间流逝的感慨很能引起现代人共鸣——就像翻看老照片,明明像在昨天,实际已过去多年。

中间四句写重逢的惊喜和再次分别的不舍。"惊判袂"生动描绘了久别重逢时又惊又喜的样子,"鸣弦"指好友要去新地方任职。说好友"素衣久出风尘外",是夸他清正廉洁;"青琐行依雨露边"则暗指他即将得到朝廷重用。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作者提前几天就站在马背上张望(说明期待已久),但又叮嘱好友"县花虽好莫留连"——虽然新地方很好,但别忘了老朋友啊!这种既为朋友高兴又舍不得的矛盾心理,就像现在好朋友要去外地发展时我们的心情。

全诗用简单的意象(塔上题字、城门告别、踮脚张望)表达了深厚的友情,没有华丽辞藻,却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流动。特别是最后那句叮嘱,既有长辈式的关怀,又有朋友间的调侃,非常打动人。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