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国录先生石室
海甯邑屋千山环,幽人更爱山中山。
山城已远人烟寒,江君石室深巑屼。
闻君十载栖长安,焉能敛翼萦岩峦。
卧龙要自南阳蟠,东山不为携红颜。
迩侧身天地间,不如一室中宽閒。
探书禹穴万卷完,养成雾豹非一斑。
素琴无弦心自弹,泰高高水潺潺。
山中閴兮谁往还,云无心兮抱幽关。
青山白云足为侣,无心胡为恋君宇,
冷君衣裳润君碍。人间岁月易今古,
傅说一去不可伫。苍梧何如出飞雨,
不崇朝兮苏九土。
山城已远人烟寒,江君石室深巑屼。
闻君十载栖长安,焉能敛翼萦岩峦。
卧龙要自南阳蟠,东山不为携红颜。
迩侧身天地间,不如一室中宽閒。
探书禹穴万卷完,养成雾豹非一斑。
素琴无弦心自弹,泰高高水潺潺。
山中閴兮谁往还,云无心兮抱幽关。
青山白云足为侣,无心胡为恋君宇,
冷君衣裳润君碍。人间岁月易今古,
傅说一去不可伫。苍梧何如出飞雨,
不崇朝兮苏九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雅士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描写隐居环境:用"千山环"、"山中山"等叠词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石室主人远离喧嚣,独享山间清幽。
2. 中间写隐居生活:通过对比长安十年与山中生活,说明为何选择隐居。用"卧龙"、"东山"的典故,暗示主人公有济世之才却甘于平淡。"素琴无弦"的意象特别巧妙,说明不需要实物琴弦,心中自有音乐,体现精神世界的富足。
3. 结尾升华主题:用白云青山为伴的自然意象,强调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冷君衣裳润君碍"这样生活化的描写,让隐士形象更真实可感。最后用傅说、苍梧的典故,表达超脱时间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强:山、云、琴、雨等意象构建出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
- 对比鲜明:长安的喧嚣与石室的宁静形成强烈反差
- 情感真挚: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自然流露
- 用典自然:历史典故的运用不显生硬,与诗意完美融合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这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陈尚文
陈尚文,字质夫,号漫翁,休宁(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举特科(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仕止簿尉。以杜鹃诗知名,人号陈杜鹃。有《漫翁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略上》、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