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一位名叫刘谏议的贤臣而写的,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追思,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联“廪然毛发万言危,叹息名贤远莫追”,用“毛发竖起”的夸张描写,强调刘谏议当年直言进谏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后句则叹息这样的贤人已经远去,后人难以企及。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暗含对当下缺乏敢言者的遗憾。
颔联“甘露翻成他日变,清流宁受北司嗤”用了对比手法。“甘露”本是好东西,却变成了“他日之祸”,暗指历史上忠言反而招祸的现象;“清流”指正直之士,“北司”代指权贵,意思是贤者怎会忍受权贵的嘲笑?这两句揭示了忠臣常遭打压的无奈现实。
颈联“古人为鉴无如子,后辈登科又属谁”直接点明刘谏议是后人学习的楷模(“无如子”意思是“没人比得上你”),同时发出疑问:如今科举入仕的新人里,还能出现这样的贤者吗?这一问既有期待,也暗含担忧。
尾联“深夜高眠频梦见,孤峰残月照新祠”转入抒情。深夜梦回时总想起这位先贤,新建的祠堂在孤峰残月映照下更显寂寥。这个画面既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就像那轮残月,虽然清冷,却依然照亮人间。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在追怀古人的同时,也寄托了对现实社会的关切。语言上善用意象(如甘露、清流、孤峰残月)来传达复杂情感,既有对气节的歌颂,也有对时代风气的隐忧,读来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