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二首

白日沿沟渠,中宵隐堂奥。
独处招燎烟,几人有良帱。
眶睫知若何,口觜有计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以蚊子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蚊子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同时也隐喻了生活中一些令人烦恼的小事。

首句“白日沿沟渠”描述了蚊子白天的活动,它们在沟渠等潮湿的地方徘徊。这让人联想到蚊子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也暗示了它们在白天并不那么显眼。

“中宵隐堂奥”则描绘了蚊子夜晚的活动,它们悄悄隐藏在房间的角落里,准备在人们不注意时发起攻击。这里的“中宵”指的是深夜,“堂奥”则指房间的深处,进一步强调了蚊子善于隐藏的特性。

接下来的“独处招燎烟,几人有良帱”表达了蚊子对独处者的困扰。“燎烟”指的是驱蚊的烟雾,而“良帱”则是指用来防蚊的蚊帐。这两句诗暗示,只有少数人能有效地防止蚊子的侵扰,大多数人则难以避免被蚊子叮咬。

最后一句“眶睫知若何,口觜有计暴”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蚊子比作有智慧的小生物。它们的眼睛(眶睫)能洞察周围的环境,嘴巴(口觜)则能巧妙地找到叮咬的机会。这里的“计暴”指的是蚊子巧妙地找到机会进行攻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蚊子活动的细腻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蚊子的习性和特点,还隐喻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给人带来困扰的小事。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诗人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