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田追仿黄大痴长卷为林御史舜举题

大痴道人顾长康,平生痴绝仍画绝。
长卷当年我亦观,大略犹能为人说。
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
平林曲岸客共游,复嶂重湖天所设。
渔工樵子互出没,定有高人在岩穴。
墨沈淋漓拾未能,信得画家山水诀。
为人说此亦徒然,把笔安能指下传。
对本临模未为苦,运思想象谁能专。
晴窗设色手自改,输与吾乡沈石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代画家沈周(号石田)模仿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号大痴道人)山水长卷的故事。全诗用大白话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是回忆黄公望的原作。诗人说黄公望是个"痴人",但痴得厉害画得也绝。他记得那幅长卷画的是江南百里山水,看着就像乘小船游吴越之地,有弯弯的河岸、层叠的山峦和广阔的湖泊,画里还有打渔的、砍柴的,想必深山还藏着隐士。这些景物都画得墨色淋漓,说明黄公望确实掌握了山水画的秘诀。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讲艺术传承的困难。诗人感叹:光用嘴说画作多好是没用的,就算拿着笔也难把原作的精髓传下来。照着原作临摹还算容易,但要真正理解画中的意境和思想就难了。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夸沈周学得好。说沈周在晴天的窗前反复修改画作,这份用心连诗人都自愧不如。这里点出好画家不仅要临摹技术,更要像沈周那样用心琢磨。

全诗通过对比告诉我们:学画不能只学表面功夫,要像沈周那样既动手更动脑,才能真正传承大师的精髓。诗中用坐船游江南、渔樵生活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山水画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