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瓢图寄国英侍御

昔人弃国如弃瓢,山中独坐风萧萧。
今我耽书好种树,虎谷棠陵未寂寥。
我有知心在南海,壶公名药长自采。
安得羽化相飞攀,笑弄沧溟歌欸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前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开:古代隐士能像丢弃水瓢一样轻易放弃功名利禄,独自在山中享受清风;而现在的我则沉醉于读书种树的闲适生活,虽然住在虎谷棠陵这样的地方,却并不感到孤独。这里"弃瓢"象征着放下世俗包袱,"风萧萧"则营造出隐士生活的清幽氛围。

中间两句转向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人有一位知心好友在南海,像传说中的壶公一样采药为生,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壶公名药"的典故暗示友人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是情感升华:诗人渴望能像仙人一样长出翅膀飞去与友人相聚,一起在苍茫大海上放声高歌。"羽化"指成仙飞升,"欸乃"是摇橹声,这里化用为自由自在的渔歌。这两句充满奇幻想象,表达了突破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

全诗通过"弃瓢""采药""羽化"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挣脱世俗、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