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吟

霜风捲地霜气乾,碧空照水生晴寒。
天公合就七宝团,何年转向玻瓈盘。
婆娑桂树笼仙窟,夜夜飞从海上出。
遂使时光挽不留,尽向婆娑影中没。
几人绿发红颜好,照见颜衰发应槁。
年去年来无尽时,政恐月中人亦老。
客窗见月空沉吟,碧纱如雾愁人心。
烛花扑散香满襟,下阶踏碎梧桐阴。

现代解析

这首《对月吟》是一首借月亮抒怀的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诗的开头先写景:秋夜寒风席卷大地,霜气干燥,碧蓝的天空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清冷。这里用"霜风""霜气"营造出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接着诗人用"七宝团"(珍贵的玉器)和"玻璃盘"比喻月亮,突出它的晶莹剔透。

中间部分聚焦月亮中的传说:月宫里的桂树和嫦娥。诗人想象月亮每天从海上升起,时光就像被月光带走一样匆匆流逝。这里用"婆娑桂树"和"海上飞月"的画面,把神话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随后笔锋一转,写月光照见人间变化——曾经青春靓丽的人,如今容颜衰老、头发花白。诗人感叹:年复一年时光无穷尽,恐怕连月宫里的嫦娥也会变老吧?这个联想既新奇又带着淡淡的忧伤。

最后回到诗人自己:客居他乡对着月亮沉思,看着朦胧的月光像薄雾一样笼罩心头,更添愁绪。结尾处"踏碎梧桐阴"的细节很生动——诗人心事重重,在月下踱步,连梧桐树的影子都被踩碎了。这个画面把无形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时光无情的清醒认知。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忧愁",而是通过月亮这个永恒又变化的存在,反衬人生的短暂。月亮每天升起落下,看似不变,但看着它的人却在老去。这种对比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生命流逝的无奈。诗中神话与现实的穿插、细腻的景物描写,都让这种感慨更加深沉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