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壬子年灯夕
喜浓寒乍退。
风共日已作,深春天气。
轻车载歌吹。
选名坊闲玩,落梅浓李。
无端雨细。
动清愁、聊成浅醉。
怅年时、携手同来,笑里绣帘斜倚。
佳节匆匆又至。
抚事惊心,忍堪重记。
阑情倦意。
行不是,坐不是。
闷归来已早,游人回尽,灯暗重门欲闭。
念欢娱、最是今宵,怎知恁地。
风共日已作,深春天气。
轻车载歌吹。
选名坊闲玩,落梅浓李。
无端雨细。
动清愁、聊成浅醉。
怅年时、携手同来,笑里绣帘斜倚。
佳节匆匆又至。
抚事惊心,忍堪重记。
阑情倦意。
行不是,坐不是。
闷归来已早,游人回尽,灯暗重门欲闭。
念欢娱、最是今宵,怎知恁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时的复杂心情,既有节日的热闹,又藏着深深的孤独和失落。
上片开头写天气转暖,春风和煦,正是适合游玩的深春时节。主人公坐着轻车,带着歌乐,选了个有名的街坊赏玩梅花和李花。但突然下起细雨,勾起了他的愁绪,只好借酒消愁。这时他想起往年元宵节,是和心爱之人携手同游,在绣帘下相依谈笑的快乐时光。
下片情绪急转直下。节日又到了,但物是人非,回忆往事让他心惊,不忍再想。现在的他坐立不安,做什么都没意思。早早闷闷不乐地回家,发现游人已散,灯火暗淡,大门都快关了。最该欢乐的元宵夜,却不知为何如此凄凉。
全词用对比手法,把往昔的甜蜜和当下的孤寂写得淋漓尽致。最妙的是"无端雨细"这个细节,突如其来的小雨就像命运的捉弄,让本来的欢乐戛然而止。最后"怎知恁地"(怎么会这样)的感叹,把一个失意人面对热闹节日时的茫然无措,表现得特别真实动人。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