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归乡的场景,充满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云冷日光薄,冬残归意忙"营造出冬天的氛围:阴冷的云层遮住了微弱的阳光,年末时节让人归心似箭。这里用"忙"字生动表现了急切想回家的心情。
中间四句是旅途见闻:"过江随钓艇"写坐着小船渡江,"见竹认山房"看到竹林就认出山中的家,说明离家越来越近。"雁足书曾寄"用大雁传书的典故,暗示曾经给家里写过信;"羊肠险亦尝"形容走过像羊肠一样曲折危险的山路,说明归途不易。
最后两句"未须楼独倚,随遇是行藏"是点睛之笔:不必独自在高楼上惆怅,人生就该随遇而安。这里的"行藏"指出仕与隐居,引申为人生的各种境遇。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冬日归途的细节描写,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虽然归途艰辛,但保持平常心"的智慧,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