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赵奉议离吴兴江仲嘉与其兄仲举送百馀里醉中戏作此句一首
大江饮酒如浇灰,小江纵酒颠如雷。
扁舟相送不道远,百二十里云帆开。
云亭老人穷不死,故园茅屋荒苍苔。
阖庐城中一亩地,已辨瓮牖锄蒿莱。
吴兴上佐吾党士,十年纵赏西王台。
眉间黄色袨綵服,柁楼长啸春风回。
要须酩酊酬此别,不离万顷添金杯。
明朝相望即湖海,纵有美酒何为哉。
扁舟相送不道远,百二十里云帆开。
云亭老人穷不死,故园茅屋荒苍苔。
阖庐城中一亩地,已辨瓮牖锄蒿莱。
吴兴上佐吾党士,十年纵赏西王台。
眉间黄色袨綵服,柁楼长啸春风回。
要须酩酊酬此别,不离万顷添金杯。
明朝相望即湖海,纵有美酒何为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豪情与离愁的醉酒送别场景,语言直白却情感浓烈,读来酣畅淋漓。
1. 豪饮与癫狂的开场
开篇用夸张手法写喝酒的场面:大江(可能指代某人)喝酒像往灰堆里泼水般痛快,小江(另一人)醉酒后癫狂如雷声轰鸣。这种比喻既幽默又充满江湖气,瞬间把读者拉入一场热闹的饯行酒局。
2. 送别的深情
"扁舟相送不道远"点明主题:友人乘小船相送,不在乎路途遥远(百二十里)。"云帆开"暗示航程开阔,也暗含对未来的期许。这里没有直接写不舍,但"不道远"三字已道尽情谊。
3. 自嘲与豁达
"云亭老人穷不死"是诗人自嘲:我这个老穷鬼还活着,故乡的茅屋都长满青苔了。接着笔锋一转,说在城里还有一亩地,能种菜过日子。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展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豁达。
4. 回忆与豪情
突然插入十年前在西王台(可能指聚会地点)的纵情时光,友人穿着彩衣、在船头迎风长啸的画面充满侠气。诗人提议:今天必须喝个烂醉来告别,干脆把万顷湖水都变成酒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把离别的伤感转化为豪迈。
5. 结尾的无奈
最后两句情绪急转:明天我们就要相隔湖海,就算有美酒又有什么意义呢?突然的清醒让狂欢戛然而止,留下深深的怅惘。这种从"醉中戏作"到突然清醒的对比,让离别更显沉重。
全诗精髓:
- 情感张力:用醉酒狂欢反衬离愁,笑中带泪。
- 语言特色:比喻新奇(如"浇灰""湖水变酒杯"),口语化却诗意盎然。
- 人物形象:塑造了一群纵酒狂歌、重情重义的文人侠客形象。
普通人读这首诗,既能感受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痛快,也能体会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唏嘘,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豪放与婉约并存"的独特魅力。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