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齐云山和山上的古寺,展现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陶醉。
1. 开篇气势磅礴:
“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 一开篇就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齐云山高耸入云,古寺仿佛悬挂在陡峭的悬崖上,凸显了山势的险峻和寺庙的神秘。
2. 自然之美,生机盎然:
“翠竹舞柔风,高峰耸红日。” 翠绿的竹林在微风中摇曳,高峰之上,红日高悬,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充满了生命力。
3. 清冷幽静,超凡脱俗:
“龙井冽生寒,冰房清澈骨。” 龙井的水冰冷刺骨,冰房更是冷到骨髓,这种极致的清冷,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4. 如入仙境,心旷神怡:
“半空神气怡,恍入群仙窟。” 置身于半山腰,仿佛进入了神仙的洞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身心舒畅,飘飘欲仙。
5. 仰望俯察,美景尽收:
“仰盼天河明,俯濯龙潭碧。” 抬头可以看见明亮的银河,低头可以欣赏碧绿的龙潭,上下呼应,展现了天地的广阔和自然的壮美。
6.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白云任去留,好鸟时栖息。” 白云自由飘荡,鸟儿随意栖息,象征着诗人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7. 超然物外,乐在其中:
“一笑尘世空,此乐复何极。” 最后,诗人对尘世一笑置之,认为这种快乐是无穷无尽的,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并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以及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洪源
文洪源,字季渊,泾县(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清嘉庆《泾县志》卷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