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言 其二

芦戛戛,芦戛戛,沙场尽樵伐。
樵人指秃山,无枝蘖,嗟嗟,凤凰无处栖,鹪鹩何处巢一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惠洪所作的《五禽言》系列中的一首。诗中通过描述芦苇在沙场上的断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态环境和鸟类栖息地担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忧虑和对鸟类栖息地减少的深深叹息。

首先,诗的开头“芦戛戛,芦戛戛”描绘了芦苇在沙场上被砍伐的景象。这暗示了战争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接下来,“沙场尽樵伐”直接点明了人类对沙场上的芦苇进行砍伐的行为,这里“樵伐”指的是砍柴的人在沙场上砍伐树木和芦苇。

然后,“樵人指秃山,无枝蘖”进一步描述了沙场由于砍伐而变得光秃,没有任何新的树木生长。“无枝蘖”意味着这个地方无法再生长出新的枝条,整个景象一片荒凉。

最后,“嗟嗟,凤凰无处栖,鹪鹩何处巢一枝”则是诗人对这种环境变化的感慨。凤凰和鹪鹩分别是大鸟和小鸟的象征,它们分别代表了对美好和小事的关注。诗人在这里以这两类鸟为例子,表达了对失去自然栖息地的生物无法找到安身之处的担忧。整个诗句通过描绘具体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忧虑和对生态平衡破坏的惋惜。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自然家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