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早春山居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全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首联"幽栖何所定,选胜得支硎"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在寻找隐居之地时,选择了风景优美的支硎山。这里的"支硎"是苏州城外的一座山,以风景秀丽著称。
中间两联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山居之美:
1. "槛底泉鸣玉":栏杆下的泉水叮咚作响,像玉石碰撞的声音
2. "天边石作屏":远处的山石如同天然屏风
3. "江梅依涧户":江边的梅花依偎在山涧旁的屋舍边
4. "谷鸟浴清泠":山谷中的鸟儿在清澈的溪水中沐浴
这些画面有声有色,既有视觉美感,又有听觉享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尾联"千丈原头瀑,宜添一草亭"是诗人的点睛之笔:在千丈瀑布旁,最适合再建一座简朴的草亭。这个想象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向往简单生活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诗人通过选取典型景物,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令人向往的隐居环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读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美好,以及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