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的苦闷心情,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前四句是自嘲:我钻研儒家经典太较真(六经不合穷稍深),考场上写的文章没人欣赏(入场下笔无知音)。虽然我说真话讲道理(吐辞从实理从是),但现实是没人会在晚年后悔没选我这种老实人(谁肯暮途生悔心)。
后四句讲遭遇:有个叫临漳推官的考官欣赏我的文笔(韪我笔),多次考试都误以为我能考第一(累举悮疑当第一)。但就像夜明珠扔在暗处没人发现(夜光暗掷),我和这群庸才相处久了,谁还认得我的才华(群儿久处谁相识)?
全诗亮点:
1. 用"夜光暗掷"比喻才华被埋没,生动形象
2. "群儿"暗讽其他考生平庸,带着读书人的傲气
3. 最后两句特别扎心,道出了人才被环境同化的悲哀
本质上是在吐槽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真正有学问的人反而考不好,因为考试更看重迎合考官而非真才实学。这种"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到今天都能让人共鸣。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