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赏月的宁静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的闲适心境。
首联"望在秋时惟此夕,月于胜地更能孤"点明时间地点——这是秋天的一个独特夜晚,月亮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显得格外清冷孤高。诗人用"孤"字巧妙赋予月亮人格化色彩,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清冷气质。
中间两联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月夜美景:"诸山环寂微生籁"写群山环抱中隐约的自然声响;"大海浮光骇弄珠"描绘海面月光如珍珠般跃动的奇幻景象;"啖远纤毫形色尽"表现月光下远处景物的朦胧美;"凭虚半点祲氛无"则突出夜空的纯净无瑕。这些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月夜画卷。
尾联"愿从太守娱清夜,五马驺人莫遽呼"表达了诗人想跟随长官享受这宁静夜晚的愿望,希望随从们不要急着催促离开。这既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也暗示了官场生活的束缚,在自然美景中获得片刻解脱的心境。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月光下的山水景物描绘得生动传神,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向往自由、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意境。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