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嚮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英公"的大师级人物,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他的非凡之处。

首联用对比手法:年轻时名声就传到皇帝耳中(九重指皇宫),但他在衡山隐居后像消散的云一样淡泊名利。一"动"一"空"之间,凸显大师从辉煌到超脱的人生境界。

颔联用宫廷场景:穿着紫袍在皇宫台阶(龙墀)接受封赏,却又赤脚(白足,指僧人)自由出入威严的殿堂。两个画面碰撞,既说明他受皇家器重,又保持方外之人的本色。

颈联用书法作比:写小篆看不上秦朝李斯的技法,写隶书觉得晋朝书法家也不够好。这里用书法比喻他在艺术造诣上的自信,不是真的贬低古人,而是显示他技艺已臻化境。

尾联直接赞叹:像您这样多才多艺的人实在太少,当代贤达都争相追随。最后"尽嚮风"三字特别生动,把众人仰慕大师比作草木随风倾倒的画面。

全诗像用文字给大师画肖像:先勾勒人生轨迹,再描摹宫廷身影,接着特写艺术才能,最后展现众人敬仰。最妙的是处处藏着对比——在朝堂与山林间游刃有余,在传统与创新中自成一派,最终活成让人仰望的风范。

李若拙

(944—1001)宋京兆万年人,字藏用。第进士。历官知乾州、陇州。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太宗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黎桓听命,拜诏尽恭。使还,迁起居舍人。至道二年,黎桓复南侵,又奉诏出使,至则桓复禀命。真宗时为右谏议大夫,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