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醉翁亭次徐驾部子正韵》是明代诗人描写滁州醉翁亭的山水诗,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点明醉翁亭的来历——滁州山水因为欧阳修(号醉翁)而闻名,亭台历经岁月依然屹立。这里用"偶"字很巧妙,暗示山水与文人的相遇是美好的偶然。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描绘醉翁亭景色:清澈的涧泉像碧玉般流淌,石刻上的字迹如蛟龙游走。山峦环绕、树木成荫,阳光都显得迟缓,抬头看天时才发现已近黄昏。这些描写动静结合,"碧玉流""老蛟走"的比喻既形象又新鲜。
最后两句情感升华:诗人感叹醉翁(欧阳修)的醉意何时能醒,并要登上醉翁亭向他敬酒。这里的"醉"既是实指饮酒,也暗指欧阳修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诗人想用酒与古人对话,表达对先贤的追慕之情。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山水、古迹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诗人不只是写景,更通过景物与历史人物对话,让读者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诗中"碧玉流""老蛟走"等新鲜比喻,以及从日光变化中察觉时间流逝的细节描写,都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