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水暴涨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春江灌潦水,百堵没沧洲”,写的是春天江水泛滥,水位高涨,淹没了周围的土地和村庄。这里的“灌潦水”形象地表现出江水汹涌澎湃的样子,“百堵没沧洲”则进一步夸张地描绘了水势之大,仿佛连坚固的堤坝都无法阻挡。
接下来两句“釜已游鱼鳖,涯难辨马牛”,诗人用“釜”来形容水面的广阔,连鱼鳖都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而江水的边界已经模糊不清,甚至连马和牛都难以分辨。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水势的浩大。
“橹声来木杪,帆影度城楼”这两句,诗人转而描写江面上的景象。船桨的声音从树梢传来,帆船的影子从城楼上掠过,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感受到江水的奔腾和船只的穿梭。
最后两句“双剑沉何处,清宵起暮愁”,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传说。传说中,古代名剑“双剑”曾沉没于水中,而诗人此刻面对滔滔江水,不禁联想到这段历史,心中涌起一丝愁绪。这里的“清宵起暮愁”既是对历史传说的感慨,也是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江水暴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壮阔又充满情感的场景中,让人感受到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