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源朱二过溧阳道上二首 其一

侵星发徂辆,悠悠即长路。家人前致词,问我将焉赴。

躬耕苦旱干,何以资朝暮。衣食事奔走,晨寒犯霜露。

枫林号夜乌,宿草栖寒兔。轻烟动虚里,崩沙依浅渡。

凄凄浮客心,黯黯长天雾。逍遥思孔桴,濩落嗟庄瓠。

去去返蓬蒿,脱粟安所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清晨赶路的场景,通过质朴的语言传递出古代普通百姓为生计奔波的辛酸。

开篇用"侵星"(天未亮)和"悠悠长路"勾勒出旅人披星戴月赶路的画面。家人送别时的询问"将焉赴"(要去哪里),自然引出后文谋生的艰难——干旱让耕种无收成("躬耕苦旱干"),只能外出奔波找活路("衣食事奔走")。

中间六句用白描手法展现旅途艰辛:晨霜刺骨("晨寒犯霜露"),夜猫头鹰在枫林啼叫("枫林号夜乌"),野兔蜷在草窝("宿草栖寒兔"),远处炊烟飘动("轻烟动虚里"),渡口沙土松垮("崩沙依浅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漂泊者心绪凄凉("凄凄浮客心"),就像天上化不开的浓雾("黯黯长天雾")。想到孔子周游列国的坚持("逍遥思孔桴"),庄子安于贫贱的豁达("濩落嗟庄瓠"),最终选择回归茅草屋("去去返蓬蒿"),过着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脱粟安所素")。

全诗亮点在于:用"夜乌""寒兔"等动物意象反衬人的孤独,将"炊烟""沙土"等日常景物写出诗意,最后用两位哲学家的典故,把谋生困境升华到人生选择的高度。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