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曹娥庙貌枕江湄,南北行人合孝思。
有智不争三十里,千年黄绢一厅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曹娥的故事,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传递了孝道和智慧的永恒价值。

前两句写曹娥庙的位置和影响:庙建在江边("枕江湄"),南来北往的人看到都会想起孝道("合孝思")。用"枕"字把建筑拟人化,显得亲切;"南北行人"说明影响范围广。

后两句用对比手法点出深意:聪明人不会计较短距离的得失("三十里"指小利益),就像曹娥的孝心化作千年流传的黄绢碑文("黄绢"指碑文材质,"一厅碑"指碑的体量)。这里把"智"和"孝"并列,暗示大智慧往往藏在朴实的情感中。

全诗妙在把地理景观(江边庙)、历史文物(碑)、道德教化(孝)融为一体,用"三十里"的具体数字对比"千年"的漫长时光,让人直观感受到:真正的美德经得起时间考验,表面的聪明反而显得渺小。最后"黄绢碑"的意象既真实可感,又承载着文化记忆,是点睛之笔。

史温

史温,真宗大中祥符间知闽清县(民国《闽清县志》卷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