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乙亥1995重阳与复旦二百老人同登东方明珠塔有感
倏又重阳节。
振新风、尊师敬老,百耆欢集。
东海明珠萦梦久,今日登高望极。
若一箭、穿空贯日。
又似擎天三巨柱,驾飞梯、瞬息摩云阙。
耳暂闭,眼惊豁。
迎眸莽莽乾坤阔。
俯雄城、崇楼笋拔,闹衢梭织。
渺渺红尘人如蚁,一带申江蜿曲。
更往返、舳舻鱼唼。
标距九州南北路,任遐思、神往游全国。
谁借我,双飞翼。
振新风、尊师敬老,百耆欢集。
东海明珠萦梦久,今日登高望极。
若一箭、穿空贯日。
又似擎天三巨柱,驾飞梯、瞬息摩云阙。
耳暂闭,眼惊豁。
迎眸莽莽乾坤阔。
俯雄城、崇楼笋拔,闹衢梭织。
渺渺红尘人如蚁,一带申江蜿曲。
更往返、舳舻鱼唼。
标距九州南北路,任遐思、神往游全国。
谁借我,双飞翼。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1995年重阳节,作者和复旦大学的200位老人一起登上东方明珠塔的所见所感。
上阕(前半部分): 开头直接点明时间——又到重阳节。这次重阳很特别,社会倡导尊师敬老的新风气,百位老人欢聚一堂。作者一直梦想登东方明珠塔,今天终于实现愿望。用"一箭穿空"形容电梯快速上升的震撼感,又用"擎天三巨柱"描绘塔身雄伟。电梯飞速上升时耳朵暂时失聪,眼睛却被突然展开的广阔视野震惊。
下阕(后半部分): 从塔上俯瞰的壮观景象:城市里高楼像春笋般密集,街道上车辆像织布的梭子穿梭不停。地面上的人小得像蚂蚁,黄浦江蜿蜒流淌,江上船只像鱼群般往来。看到塔身上标注着通往全国各地的距离标志,不禁神游万里。最后突发奇想:谁能借我一双翅膀,让我飞遍全国呢?
全词亮点: 1. 用生活化比喻:电梯像箭、塔像柱子、高楼像笋、车辆像梭子、船像鱼,生动形象 2. 对比手法:地上人如蚁vs高空视野开阔,突出登高望远的震撼 3. 结尾的"借翅膀"想象,把老年人不服老、想周游全国的心态写得俏皮可爱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 通过一次重阳登高,既写出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当时东方明珠刚建成不久),又展现了老年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把传统节日过出了新时代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