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逢立秋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现代解析

《宣府逢立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边城宣府初秋时的感受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联“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直接点出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但也感叹边城的寒冷来得太早。这里既表达了对秋天气候的欣赏,又透露出在边城生活的艰辛。

颔联“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进一步描述了边城的寒冷。即使在夏天的三伏天,也要披着皮裘保暖;到了五更天,更是冷得需要裹紧被子。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城早晚温差大、气候严酷的特点。

颈联“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描绘了边城的自然景象。风从长城上吹下来,天空与大漠相连,显得无比辽阔。这里不仅写出了边城的空旷与苍凉,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广阔天地的感受。

尾联“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他羡慕那些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鹰隼,渴望像它们一样展翅高飞,搏击长空。这不仅是对自然生灵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边城初秋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在边城生活的孤寂与艰辛。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中的壮美与豪情。

计东

(1625—1676)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甫草,号改亭。明诸生。曾献策于史可法,不能用。入清,为顺治十四年举人。奏销案起,被黜。曾从汤斌讲理学,从汪琬受古文义法。纵游四方,与贤士交往。友人吴兆骞远戍关外,为恤其家,且以女许配其子。诗文有奇气。有《改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