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戏水曲
千里晴波汴河凿,万丈虹桥依楼阁。
龙船锦缆驾风来,五色腾骧骇鲸鳄。
河伯深宫执玉朝,鲛人震慑停织绡。
三千粉黛出歌舞,星裙霞帔风飘飘。
大业官家拥銮辂,香爇沉檀蔼烟雾。
吹箫击鼓向中流,倚空笑指江都路。
琼花三月春昼閒,高台照镜怜空颜。
回首长安归不得,风涛汹涌愁人间。
君不见昨日燕都誇海子,五爪盘拿綵云起。
天魔舞罢翠华奔,高柳斜阳映秋水。
龙船锦缆驾风来,五色腾骧骇鲸鳄。
河伯深宫执玉朝,鲛人震慑停织绡。
三千粉黛出歌舞,星裙霞帔风飘飘。
大业官家拥銮辂,香爇沉檀蔼烟雾。
吹箫击鼓向中流,倚空笑指江都路。
琼花三月春昼閒,高台照镜怜空颜。
回首长安归不得,风涛汹涌愁人间。
君不见昨日燕都誇海子,五爪盘拿綵云起。
天魔舞罢翠华奔,高柳斜阳映秋水。
现代解析
这首《龙舟戏水曲》描绘了一场盛大奢华的龙舟盛会,但背后暗藏着王朝衰败的隐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视觉盛宴:开篇就像电影镜头
"千里晴波""万丈虹桥"用夸张的尺度感拉开序幕,五色龙舟像飞马般破浪而来,连水神河伯都吓得出来行礼。三千宫女穿着星光般的裙子翩翩起舞,皇帝乘坐香雾缭绕的銮驾亲临,整个画面充满魔幻色彩,像一场水上嘉年华。
二、历史隐喻:热闹下的危机
"江都路"暗指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典故,"琼花""高台照镜"暗示隋炀帝在扬州看琼花、建迷楼的奢靡往事。表面写龙舟盛会,实际影射历史上因穷奢极欲亡国的教训。就像用金粉装饰的危楼,热闹中透着不安。
三、今昔对比:轮回的悲剧
结尾笔锋突转,用"昨日燕都"把镜头切到元大都(今北京),描写元顺帝在太液池游乐的场景。五爪龙纹象征皇权,但紧接着"天魔舞罢"就暗指元朝灭亡。最后"高柳斜阳"的萧瑟画面,与开头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历史总是重复着盛极而衰的故事。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华丽笔法写衰败主题,就像给即将倾覆的王朝拍了一组流光溢彩的遗照。读者既能享受文字带来的视觉狂欢,又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渗出的历史寒意,这种矛盾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