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

江声撼群山,万马东南驰。
盘盘铁瓮城,鼓角缠秋悲。
维天有设险,实为奸雄资。
阿奴何许来,王业自此基。
金陵气已基,虎口馀义熙。
潜机寿阳发,凛凛天象垂。
划然九州鼎,竟属卖履儿。
中原自汉蹶,神器良屡移。
黄屋如传舍,与夺谁汝疵。
顺守尚有策,嗜杀徒自隳。
山阳作虞宾,豚犬犹能知。
零陵一累囚,互亡何足疑。
凶德一至再,鬼责其何辞。
殄歼肘腋来,泉壤悔莫追。
惜哉勤王功,一臭万古遗。
我登黄鹤山,指顾生嗟咨。
茫茫六合内,俯仰几盛衰。
尧年与桀日,究竟孰纲维。
东去云悠悠,西来风飔飔。
把酒呼山灵,听我鹤林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镇江的"铁瓮城"为背景,通过历史兴衰的感叹,展现了作者对权力更迭的深刻思考。

开篇用"江声撼群山"的壮阔景象,比喻历史上群雄逐鹿的场面。铁瓮城本是军事要塞,却成为"奸雄"争夺权力的舞台。诗中提到的"阿奴"(指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这里建立基业,暗示权力争夺的开端。

中间部分通过一连串历史典故(如"卖履儿"指刘备),揭示权力更替的残酷现实:汉朝衰落后,中原政权频繁更迭,皇位像旅店一样轮流坐庄。作者认为用暴力夺取政权终将自食恶果,而善于治理才是长久之道。

最后登上黄鹤山远眺,面对"东去云悠悠"的苍茫景象,发出对历史规律的终极追问:像尧那样的明君和桀那样的暴君,到底谁在主宰历史?这种思考没有答案,只能借酒抒怀,将感慨写入诗中。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壮阔的自然景象比喻历史洪流
2. 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揭示权力更替的普遍规律
3. 最终上升到对历史本质的哲学思考
4. 语言既有"万马东南驰"的豪迈,也有"把酒呼山灵"的惆怅,刚柔并济

诗人不是在简单怀古,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在永恒的历史规律面前,人类应该如何自处?这种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