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张元逸招同上庆先生胡实美士吉二儿看月分得携字

露下月凄凄,风林惊鸟栖。
赋诗长过从,沽酒即招携。
戍角三更怨,城砧万户啼。
清光何处好,却在曲阑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赏月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淡的忧伤。

前两句"露下月凄凄,风林惊鸟栖"用简洁的画面感勾勒出秋夜的氛围:露水落下,月光清冷,风吹过树林惊动了栖息的鸟儿。这里用"凄凄"二字既写月光,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中间四句写朋友相聚的温馨。"赋诗长过从"说大家经常一起作诗交流,"沽酒即招携"写随时备酒相邀的随性。但紧接着"戍角三更怨,城砧万户啼"突然插入军营号角和捣衣声,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暗示着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最后两句"清光何处好,却在曲阑西"是点睛之笔。诗人说最美的月光不在天上,而在朋友相聚的栏杆西侧。这里用对比手法,将自然美景与人间真情并置,突出了友情温暖胜过月光清冷的主题。

全诗以月夜为背景,将朋友欢聚的温暖与乱世百姓的悲苦巧妙交织,最后落脚于真挚友情的可贵,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人间关怀。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寻常景物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