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病鹤的孤独与超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典故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前两句写病鹤的外形:它有着仙人般的清瘦骨架,在风中显得怯弱,羽毛散乱地在石桥东边晒太阳。这里用"仙骨"形容鹤的高洁,而"瘦怯风"则暗示它的虚弱,形成鲜明对比。
三四句转向鹤的处境:它找不到传说中的仙家丹砂(长生药),曾经栖息过的华表(古代宫殿前的石柱,鹤常栖息之处)也已荒废。这两句通过"何缘觅""半已空"传达出鹤的无依和时代的变迁。
五六句用典故深化主题:鹤本该追随仙人王子晋飞升("羽化"指成仙),却因生病无法为羊公(晋代名士,爱鹤)起舞取乐。这里既写鹤的落魄,也暗含才士不遇的隐喻。
最后两句以对比作结:听着普通鸟类("盍旦"即鹖鴠,一种小鸟)的欢叫,而病鹤如同凤凰,终将在梧桐树上迎来新生。末句"朝阳凤在桐"给人希望,暗示高洁之士终会得遇明主。
全诗以病鹤自喻,通过鹤的遭遇表达文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但结尾又保持了对未来的期待。诗人用"仙骨""丹砂"等意象营造出脱俗的氛围,而"荒城""不悦"等词又落地现实,形成张力。典故的运用自然贴切,不显晦涩,使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鹤的孤高与诗人的寄托。
何若
何若(一一○五~一一五○),字任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弱冠举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淝州推官。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除秘书省正字,十二年,迁校书郎。十五年,擢御史中丞。十七年,除签书枢密院事,以忤秦桧奉祠。寓于衢。二十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一四四、一五四、一五六、一六一)。有《风山集》、《尚书春秋讲义》等,已佚。事见《金陵诗徵》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