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滩

顺流船似箭,逆流船似绊。
衢睦地势殊,牵挽程难算。
江底清无泥,齿齿白石粲。
船石相磨治,荦确冰初泮。
深者四五尺,浅或未及半。
牵船蹋冰行,挽衣不掩骭。
胶浅难施,肩舁杂呼唤。
已前而复却,欲迎或还捍。
一滩抵数里,一里或数滩。
滩滩行相续,侵晓到日旰。
惶恐黯黕名,熟闻心已惮。
岂识瀫纹江,惊湍尔许悍。
长歌行路难,击楫发三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船只在江滩逆流而上的艰难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行船的辛苦和江水的凶险。

开头用"顺流船似箭,逆流船似绊"的对比,形象说明顺水行船快如飞箭,逆水行船却像被绊住一样缓慢。接着描写衢州、睦州地势不同,拉纤的路程难以计算,为下文铺垫。

中间部分用细腻的笔触刻画江底景象:清澈见底的江水,露出白森森的石头,船底与石头摩擦发出声响,就像冰面初裂的声音。通过"深者四五尺,浅或未及半"的对比,展现江水的深浅变化。纤夫们挽着裤腿在冰冷江水中拉船,遇到搁浅时还要肩扛手抬,场面十分艰辛。

后段描写行船的反复与艰难:刚前进又倒退,想迎上去却被水流阻挡。用"一滩抵数里,一里或数滩"的夸张手法,突出行程的漫长。从清晨到日落都在与险滩搏斗,连"惶恐滩"这样著名的险滩都显得不那么可怕了,反衬出眼前江流的凶猛。

最后以"长歌行路难,击楫发三叹"作结,船夫一边划桨一边叹息,将整首诗的艰辛氛围推向高潮。全诗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劳动人民与自然搏斗的顽强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