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 其二

摩肩趋利,市门之朝。
夷然抱关,市也亦郊。
一念静躁,悬隔壤霄。
旱火禾焚,实焮我苗。
饮冰内热,其何能濯。
大播眯昧,近或弗瞩。
我有至境,反观内足。
寂寞宽閒,自得其乐。
茫茫禹迹,海岱淮沂。
游子倦矣,故乡如归。
牛羊在野,举肱一挥。
既入其苙,夫又何追。
八荒我闼,天地我庐。
六凿何有,一席晏如。
西风篱落,剥枣断壶。
静以观复,闭户者予(以上《陵阳集》卷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探讨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对比。让我们逐句分析,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些思想的。

首句“摩肩趋利,市门之朝”描述了城市中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挤在一起,互不相让的景象。这是一种对世俗喧嚣的描绘。

接着,“夷然抱关,市也亦郊”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不同的心态。即使身处喧嚣的市场,也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像守门人一样泰然自若。

“一念静躁,悬隔壤霄”进一步强调了内心静与外在动之间的巨大差距,表现了内心平静的人即使身处喧嚣也能保持淡然。

“旱火禾焚,实焮我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内心的燥热比作干热的火苗烧毁庄稼,反映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饮冰内热,其何能濯”则进一步描述了内心的烦躁无法被外界的寒冷所清洗,表达了内心的热切难以平息。

“大播眯昧,近或弗瞩”是指在这样的混乱中,人们往往看不清楚眼前的事物,难以看清真相。

“我有至境,反观内足”则是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找到了内心的至高境界,内心足矣,不再依赖外界的纷扰。

“寂寞宽閒,自得其乐”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即使孤独也不感到寂寞,反而能够从中找到快乐。

“茫茫禹迹,海岱淮沂”用地理名词引申出广阔的天地,表达了内心的宽广与自由。

“游子倦矣,故乡如归”描述了游子在外奔波,感到疲惫,心中却有家乡的呼唤,仿佛归家一般。

“牛羊在野,举肱一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想象游子回家后,看到牛羊在田野中悠闲地吃草,举手挥袖即可享受这种宁静。

“既入其苙,夫又何追”表达了进入自己心灵的家园后,便不再需要追求其他,内心已满足。

“八荒我闼,天地我庐”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广阔,将整个宇宙看作自己的家园。

“六凿何有,一席晏如”表达了内心宁静如一,外界的纷扰与自己无关。

“西风篱落,剥枣断壶”描绘了秋日西风中的田园景象,可能象征着收获与满足。

“静以观复,闭户者予”最后总结了要保持内心的宁静,通过观察和闭关来达到心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宁静与外界喧嚣的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宽广,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