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采石有怀李白及过彭蠡有怀陶令 其二

扰扰元熙事,相将晋鼎移。豫州归宋日,陶令弃官时。

嘉遁非干誉,高风不易追。如何吊形迹,长使后人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两位历史人物——李白和陶渊明,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洁之士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的“元熙事”和“晋鼎移”指的是晋朝末年的动荡局势,暗示了社会的混乱和权力的更迭。在这样的背景下,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表明他对世俗权力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着,诗中称赞陶渊明的“嘉遁非干誉”,意思是他的归隐并非为了追求名誉,而是出于内心的真诚追求。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是后人难以企及的。

最后,诗人感叹“如何吊形迹,长使后人疑”,意思是后人如何能够真正理解陶渊明的精神境界,他的行为和选择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疑问。这实际上是在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名利的追逐,以及对于真正高尚品质的忽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真诚和自由,而不是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