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雨楼图歌为张语山观察祖同世丈赋
蓬蒿仲蔚青云客,年时萧飒江上宅。
徵书累下动四海,饮酒高歌满七泽。
十年诗句芳树春,百尺楼开风雨夕。
我来弭棹秋风凉,搴罗酌酒升君堂。
银盘绛蜡照深夜,宾从酣呼尽百觞。
君家高楼杳何许,白云绿波湘之浒。
怆然示我烟雨图,眼中楼榭如经睹。
秋色冥连碧湖树,雨声斜落铜官渚。
别有伤心灯烛寒,坐听西风鸿雁苦。
灯烛辉辉雁飞北,满目烽尘痛京国。
长乐钟鼓夜雨沉,九衢楼馆豺狼塞。
湖淀深寒饮万马,祠坛白日摧松柏。
是时翠舆河渚游,蛟龙嶪嶪风波愁。
函谷丸泥那可度,黄河浊浪大如邱。
以兹慷慨发悲歌,潇湘八月秋雨多。
黑麋峰下新诗哦,洞庭木落增微波。
苍梧之野叫虞舜,丛篁明灭泣湘娥。
还君此图三叹息,湘川千里恨无极。
月黑雨湿闻荒鸡,楼头剑影双虹霓。
徵书累下动四海,饮酒高歌满七泽。
十年诗句芳树春,百尺楼开风雨夕。
我来弭棹秋风凉,搴罗酌酒升君堂。
银盘绛蜡照深夜,宾从酣呼尽百觞。
君家高楼杳何许,白云绿波湘之浒。
怆然示我烟雨图,眼中楼榭如经睹。
秋色冥连碧湖树,雨声斜落铜官渚。
别有伤心灯烛寒,坐听西风鸿雁苦。
灯烛辉辉雁飞北,满目烽尘痛京国。
长乐钟鼓夜雨沉,九衢楼馆豺狼塞。
湖淀深寒饮万马,祠坛白日摧松柏。
是时翠舆河渚游,蛟龙嶪嶪风波愁。
函谷丸泥那可度,黄河浊浪大如邱。
以兹慷慨发悲歌,潇湘八月秋雨多。
黑麋峰下新诗哦,洞庭木落增微波。
苍梧之野叫虞舜,丛篁明灭泣湘娥。
还君此图三叹息,湘川千里恨无极。
月黑雨湿闻荒鸡,楼头剑影双虹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萧瑟的夜晚,诗人与友人张语山在湘江畔高楼饮酒赋诗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对国家动荡的忧思。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雅集之乐(前12句) 开篇用"蓬蒿仲蔚"的典故形容友人虽居简朴却品格高洁。诗人描写秋夜高楼里烛光映照、宾主痛饮的欢聚场面,银盘绛蜡、酣呼百觞等细节让宴饮的热闹跃然纸上。随后笔锋转向友人展示的《湘雨楼图》,画中烟雨迷蒙的湘江楼阁与眼前实景重叠,虚实相映。
2. 雨景愁思(中间16句) 通过"秋色冥连""雨声斜落"等意象,将画中雨景延伸到现实感受。西风鸿雁、灯烛寒光等意象自然过渡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长乐钟鼓""九衢豺狼"等句暗指朝廷动荡,用"蛟龙风波""黄河浊浪"比喻时局艰险,而"祠坛松柏摧折"则暗示传统价值观的崩塌。
3. 湘水悲歌(最后12句) 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湘楚大地联结,黑麋峰、洞庭湖、苍梧野等地理意象与虞舜、湘娥等传说人物交织,形成宏大的悲怆氛围。结尾"月黑雨湿闻荒鸡"的黎明意象,与开篇的夜宴形成时间闭环,"双虹霓"的剑影又给悲情增添一丝壮烈色彩。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 - 时空转换自然:从夜宴到雨景,从画作到现实,从个人到国家,层层推进 - 意象运用丰富:鸿雁、浊浪、松柏等意象既写景又抒情 - 情感张弛有度:在欢聚中暗藏忧思,在悲愤中保留希望
诗人通过这次雅集,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抒发了乱世中知识分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型心态,将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