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
半幅霜缣,几丛寒碧,知被谁家割去。
一样筼筜怜偃蹇,算仍仗、坡翁记取。
认至正、己丑之年,画日将逢端午。
想见湖州老友,偷弹斑竹上,泪痕如许。
遗墨流传,古意萧疏,中有夜风凉雨。
得酒枯肠芒角出,马远残、山难补剩。
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以《疏影》为题,描绘了一幅充满沧桑与感伤的画面,同时融入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友情的怀念。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一株疏枝嫩叶的植物,它的枝叶像鸾鸟的羽毛一样轻盈。接着,诗人提到一幅霜缣(一种古代绘画材料)和几丛寒碧的竹叶,似乎在暗示这些美好的事物被人割去,带有一种遗失和无奈的情绪。这里,诗人通过植物的凋零和被割去的画面,象征了美好事物的消逝。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一位名叫坡翁的人,他似乎在记录着什么。诗人特别提到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至正己丑年”,这是元朝的一个年份,暗示了诗中的故事发生在古代。这个时间点的引入,让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历史感。

诗中还提到了一位“湖州老友”,这位老友在斑竹上偷偷弹奏,泪痕满面,表现出深深的悲伤。这里的“斑竹”和“泪痕”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湘妃竹,象征着悲伤和思念。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老友的深切怀念。

随后,诗人提到老友的遗墨流传下来,画面中透露出一种古老而萧疏的气息,仿佛其中还残留着夜风和凉雨。这里的“遗墨”和“古意”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老友艺术作品的珍视。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喝酒后,内心的感受如同芒刺在背,无法平静。他提到“马远残山难补”,马远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这里可能是在借马远的画作来形容自己内心的遗憾和无法弥补的情感。最后一句“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愁绪,梅花庵主可能是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惋惜、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