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六年十月庚午驾自景陵宫移仗谒先圣孔子祠入门降辇步就小次由东阶以升奠爵再拜礼官告成礼然后退幸太学诏博士皆升堂坐诸生两庑下命国子祭酒丰稷讲书无逸终篇因又幸武成王庙而还左丞相吕大防右丞相刘挚率百官皆从于

琳馆陪祠日未央,隆儒诏跸至胶庠。
桥门亿万衣冠集,阙里三千弟子行。
降辇横经尊往圣,垂裳论道法前王。
宗公归美清风诵,穆若赓酬出庙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皇家祭祀活动,展现了当时对儒家文化和先圣孔子的尊崇。

首先,诗中提到的“琳馆陪祠日未央”,意思是皇帝在宫殿中陪伴祭祀,时间仿佛没有尽头,显示出祭祀的庄重和持久。接着,“隆儒诏跸至胶庠”表明皇帝颁布了重视儒学的诏书,亲自前往学校(胶庠是古代学校的代称),强调了皇帝对教育的重视。

“桥门亿万衣冠集,阙里三千弟子行”这两句描绘了参加祭祀的人们众多,场面宏大。桥门和阙里都是与孔子相关的地方,亿万衣冠集指的是穿着正式服装的官员和学者们,三千弟子行则象征着孔子的众多学生,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

“降辇横经尊往圣,垂裳论道法前王”这两句描述了皇帝下车后,恭敬地捧着经典,向先圣孔子致敬,并与大臣们讨论治国之道,效仿古代贤王。这表现了皇帝对儒家经典的尊重和对治国理念的追求。

最后,“宗公归美清风诵,穆若赓酬出庙堂”描绘了祭祀结束后,大臣们赞美皇帝的德行,仿佛清风般传播开来,整个庙堂都充满了和谐的氛围。这强调了皇帝和官员们的道德修养,以及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践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庄重的祭祀活动,展现了当时对儒家文化和先圣孔子的高度尊崇,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和大臣们对道德和治国理念的追求。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时社会的和谐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