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桑地故宅近庙

落景被层阿,崇朝怅行迈。
停骖得遗庙,瞻仰时再拜。
中堂神物凭,古壁虫藓坏。
龙衮尚依然,英风缅如在。
因思炎祚微,四海叹横溃。
斯地产斯人,含弘际光大。
凄其志兴复,飞羽才敌忾。
天命苟不违,曹瞒岂其对。
我来千载后,感激鱼水会。
乔林动灵飙,阴洞秘玄怪。
尚想楼桑存,童童状车盖。
时危兵革浩,往蹇昧前戒。
英杰孰可期,陈词致深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刘备故居时写下的怀古之作,通过描绘眼前景象和历史联想,表达了对刘备的敬仰和时局动荡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眼前景象(前八句) 诗人傍晚时分来到刘备故居,看到庙宇虽然破旧(古壁长满苔藓虫蛀),但庙中的刘备塑像(龙衮指帝王服饰)依然庄严,仿佛还能感受到他的英雄气概。这里用"虫藓坏"的破败景象与"龙衮依然"的庄严形象形成对比,突显刘备精神的永恒。

2. 历史追忆(中间八句) 诗人联想到汉朝衰微时,刘备从这个小地方崛起,胸怀宽广(含弘际光大),立志复兴汉室。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诗人认为如果天意允许,曹操(曹瞒)根本不是刘备的对手。这里用"飞羽"比喻刘备的军事才能,"鱼水会"指刘备与诸葛亮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

3. 现实感慨(最后八句) 诗人站在千年后的今天,看到风吹树林、幽深山洞,想象当年刘备家门前的桑树(楼桑)像车盖一样茂盛。面对当下战乱频发的时局(时危兵革浩),诗人感叹缺少像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只能以酒祭奠来表达敬意。

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将眼前景象与历史回忆交织 - 对比手法:破败的庙宇与永恒的英魂形成反差 - 借古讽今:通过对刘备的追忆,暗含对当时缺乏英雄人物的感慨

全诗通过对刘备故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暗含现实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