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泉寺僧谈征调供亿之苦
径曲泉能绕,山回寺忽逢。
舟谁藏大壑,玉自削群峰。
翠壁苍苔净,丹崖紫气重。
登高穷下界,选胜拟南宗。
梵宇隋唐构,伊蒲楚蜀供。
岚沉不辨塔,风定一闻钟。
树古曾栖鹤,溪深尚卧龙。
殿阴寒薜荔,檐际堕芙蓉。
藓剥生金碣,藤牵化石松。
天花春已树,云碓夜犹舂。
藻井缠虫网,珠林过虎踪。
传灯遥乞火,伐木近支筇。
问道无开士,营身亦老农。
饭牛依磬钵,牧豕办租庸。
酥酪清斋少,袈裟俗礼恭。
岁当饥馑后,地扼往来冲。
上客频传食,空王岂素封。
攒眉今夕酒,莲社暂相容。
舟谁藏大壑,玉自削群峰。
翠壁苍苔净,丹崖紫气重。
登高穷下界,选胜拟南宗。
梵宇隋唐构,伊蒲楚蜀供。
岚沉不辨塔,风定一闻钟。
树古曾栖鹤,溪深尚卧龙。
殿阴寒薜荔,檐际堕芙蓉。
藓剥生金碣,藤牵化石松。
天花春已树,云碓夜犹舂。
藻井缠虫网,珠林过虎踪。
传灯遥乞火,伐木近支筇。
问道无开士,营身亦老农。
饭牛依磬钵,牧豕办租庸。
酥酪清斋少,袈裟俗礼恭。
岁当饥馑后,地扼往来冲。
上客频传食,空王岂素封。
攒眉今夕酒,莲社暂相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玉泉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僧人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僧人的艰辛。
开头写诗人沿着弯曲的小径前行,泉水环绕,忽然在山间遇见寺庙。这里用"舟谁藏大壑,玉自削群峰"比喻山势险峻,如同大船藏在深谷,山峰像玉石雕刻而成。接着描写寺庙周围的环境:翠绿的墙壁、干净的苍苔、紫气缭绕的悬崖,显得幽静而神秘。
诗人登高远望,选择美景时联想到佛教南宗。寺庙建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隋唐时期,供奉的食物来自楚蜀之地。山中雾气沉沉,看不清佛塔,但风停时能听到钟声,营造出空灵的氛围。
诗中用"栖鹤""卧龙"等意象,突出寺庙的古朴与深邃。屋檐下薜荔丛生,芙蓉花坠落,金碣(石碑)被苔藓覆盖,老松树被藤蔓缠绕,展现岁月痕迹。"天花春已树,云碓夜犹舂"写春天花开,夜晚水碓仍在工作,暗示僧侣的勤劳。
后半部分转向描写僧人的生活困境:佛殿藻井结满蛛网,林中可见虎的足迹,僧人要点灯需借火,砍柴要靠拐杖支撑。他们像老农一样劳作,放牛时听着诵经声,养猪来缴纳赋税。清修生活艰苦,连酥酪都很少,袈裟虽破仍保持礼节。
最后点明寺庙地处交通要道,虽经历饥荒,仍要频繁接待贵客。僧人眉头紧锁,借酒消愁,只能在莲社(佛教团体)中暂时得到慰藉。全诗通过优美景色与清苦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僧人处境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