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隔树见秋灯

隔树见秋灯,青荧更可爱。
半笼宜叶疏,微透嫌枝碍。
深误暗虫投,静窥栖羽在。
望疑帘幕中,吟惜栏杆外。
月到冷光幽,风来孤影碎。
山客遥夜归,耿耿如相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隔树望灯的静谧画面,充满细腻的观察和微妙的情感。

1. 画面感极强 诗人远远看见树缝中透出的灯火,青荧闪烁,显得格外可爱。树叶稀疏的地方,灯光半隐半现;树枝密集处,光线又被遮挡。这种光影交错的效果,就像一幅动态的秋夜灯影图。

2. 动静结合 灯光吸引飞虫扑向它(“暗虫投”),也惊动了树上栖息的鸟儿(“栖羽在”)。诗人静静观察这些细节,让画面既有静谧感,又暗藏生机。

3. 虚实相生 诗人看着灯光,恍惚间觉得它像挂在帘幕后的烛火;吟诗时,又仿佛灯光就在栏杆外摇曳。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增添了诗意和朦胧美。

4. 孤寂与温暖并存 月光清冷,风吹灯影摇曳,显得幽寂;但“山客夜归”时,那盏灯却“耿耿如相待”,像在默默等候归人。灯不仅是景物,更带有人情味,让人感到一丝慰藉。

精髓:诗人通过一盏秋灯,把光影、虫鸟、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秋夜既幽冷又温馨的矛盾美。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诗意。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