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伯初见三弥案头有司马景和碑内夹和杜五古一首三弥作也喜而赋赠将索损轩同年和以张之①
故人有子字三弥,七岁能为五字诗。
肯共而翁逃宋派,不妨学杜得其皮。
避兵也署陶江集,临帖居然北魏碑。
致语写经老居士,他年三舍避偏师。
肯共而翁逃宋派,不妨学杜得其皮。
避兵也署陶江集,临帖居然北魏碑。
致语写经老居士,他年三舍避偏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讲述了一位名叫三弥的年轻人,他年纪轻轻就已经能够写出五言诗,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诗人对三弥的才华感到欣喜,并鼓励他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文学流派,可以大胆学习杜甫的诗风,哪怕只是学到表面也无妨。诗中还提到,三弥在躲避战乱时,仍然坚持写作,像陶渊明一样在困境中创作,同时他还临摹北魏时期的碑文,表现出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专注。
最后,诗人向三弥传达了一个期望:希望他将来能够像一位老居士一样,专心致志于写经,并且在未来的文学道路上,能够避开那些偏执的学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整首诗词充满了对年轻人的鼓励和期待,诗人通过三弥的例子,表达了对新一代文学人才的欣赏和支持,同时也提醒他们在追求文学成就的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的风格,不被传统和偏见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