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吴郡望亭眺灵岩尚方诸山

江舸南回舣望亭,东风绿鬓欲凋零。山川揔属春光好,草木犹吹战血腥。

香径燕归谁旧识,尚方莺啭我曾听。遥怜三百题诗寺,石上藤萝雨后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吴郡望亭远眺灵岩和尚方诸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战乱后自然景色的复杂情感。

首句“江舸南回舣望亭”点明了作者的位置——他乘坐的船在江南的望亭停靠。紧接着“东风绿鬓欲凋零”一句,用“绿鬓”比喻春天的生机,但“欲凋零”却暗示了这种生机即将逝去,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山川揔属春光好,草木犹吹战血腥”这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山川依旧沐浴在美好的春光中,但草木间却似乎还能闻到战火的硝烟味。这种对比揭示了自然美景与人间战乱的冲突,让人感受到战争对美好事物的破坏。

“香径燕归谁旧识,尚方莺啭我曾听”这两句通过燕子归来和莺鸟的鸣叫,勾起了作者的回忆。燕子归来的香径,是否还有旧人相识?尚方的莺鸟声,作者曾多次听过,如今再次听到,是否还能唤起往昔的情感?这里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两句“遥怜三百题诗寺,石上藤萝雨后青”则转向了对远方寺庙的思念。寺庙曾经是文人雅士题诗留念的地方,如今石上的藤萝在雨后显得更加青翠,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战乱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往昔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复杂,充满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

谢肃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