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韦宾客家举办的文人雅集,展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四句交代背景:韦宾客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乞身章"),但皇帝格外开恩,让他继续在最高学府("上庠")任职。宴会上邀请的都是像后稷(周朝始祖)后代那样的贤能之士,家规礼仪承袭自汉代扶阳侯的典范。这里用历史名人作比,突出主人地位尊贵、宾客才华出众。
2. 中间六句描写宴会场景:官员们("簪组"指代)畅谈甚欢,琴声酒兴("琴壶")雅致悠长。雾气笼罩着长满青苔的假山,微风拂过竹林发出悦耳声响。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说明这不是普通饭局,而是充满文化气息的文人聚会。
3.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主人为官多年("三朝贵")却淡泊名利("挥金"指慷慨大方),让人联想到商山四皓那样的隐士。但诗人认为,比起隐居商洛,这样与志同道合者相聚的时光("白云乡"象征理想境界)更令人向往。这里表达了唐代文人"大隐隐于朝"的生活理想。
全诗亮点在于:通过具体场景展现文人雅趣,将日常聚会提升到精神追求的高度。诗中"阴岚苔石""风篁轻籁"等意象清新脱俗,与"琴壶雅兴"相映成趣,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闲适。最后用商山四皓的典故作对比,巧妙传达出"与知己雅集胜过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