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探讨了一个现代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自在的?
前两句像在说大实话:住在城里难免被各种琐事缠身(比如加班应酬、房贷压力),而在乡野生活时,反而能看清自己最初的本性。这里用"德性初"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不是说乡下人道德更高尚,而是指远离喧嚣后,人更容易找回那个简单真实的自己。
后两句突然来了个哲学思考: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清净或浑浊?关键看你心里怎么想。就像作者说的,只要内心安定,走到哪里都是家。这种想法特别接地气——不是非要躲进深山才算修行,重点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过日子。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一味赞美田园生活贬低城市生活,而是指出真正的自由在于心境。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心远地自偏",不管是挤地铁还是种菜,能保持内心通透的人,在哪里都能活出"山居"的意境。这种灵活的生活智慧,放在快节奏的今天尤其珍贵。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