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瞿存斋剪灯新话作歌
春以桃花染性情,秋将桂子熏言语。
感离抚遇心怦怦,道是无凭还有凭。
沉沉帐里昼吹笛,煦煦窗前宵剪灯。
倏而晴兮倏而雨,悲欲啼兮喜欲舞。
玉箫倚月吹凤凰,金栅和烟锁鹦鹉。
造化有迹尸者谁,一念才萌方寸移。
善善恶恶苟无失,怪怪奇奇将有之。
丈夫未达虎为狗,濯足沧浪泥数斗。
气寒骨耸铮有声,脱帻目光如电走。
道人青蛇天动摇,不斩寻常花月妖。
茫茫尘海沤万点,落落云松酒半瓢。
世间万事幻泡尔,往往有情能不死。
十二巫山谁道深,云母屏风薄如纸。
莺莺宅前芳草凄,燕燕楼中明月低。
从来松柏有孤操,不独鸳鸯能并栖。
久在钱塘江上住,厌见潮来又潮去。
燕子衔春几度回?断梦残红落何处?还君此编长啸歌,便
当酌以金叵罗。
醉来呼枕睡一觉,高车驷马游南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情横溢的文人形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世事的虚幻以及文人内心的孤傲与追求。
诗的开头,作者以“山阳才人”自比,强调自己既能谈论当下,也能畅谈古今。他用“桃花染性情”“桂子熏言语”这样的比喻,形容自己的才情如同春天的桃花般绚烂,秋天的桂花般芬芳。这些意象不仅美,还暗示了文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感离抚遇心怦怦”一句,写出了他对离别和境遇的复杂心情,既觉得人生无常(“道是无凭”),又似乎冥冥中自有定数(“还有凭”)。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文人对命运的思考。
诗中还用了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比如“沉沉帐里昼吹笛”“煦煦窗前宵剪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而“倏而晴兮倏而雨,悲欲啼兮喜欲舞”则通过天气和情绪的快速变化,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喜怒无常。
诗人借助神话和自然意象,如“玉箫倚月吹凤凰”“金栅和烟锁鹦鹉”,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他提到“造化有迹尸者谁”,追问天地间的主宰是谁,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哲思。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世俗的批判和自我表白。“丈夫未达虎为狗”一句,用猛虎被当作狗的比喻,讽刺怀才不遇的境况。但他依然保持骨气,“气寒骨耸铮有声”,形容自己虽不得志,却铮铮铁骨,目光如电,不甘平庸。
“道人青蛇天动摇”以下几句,展现了诗人的豪迈与洒脱。他自比手持青蛇的道人,不屑于斩除寻常的“花月妖”(比喻琐碎的世俗烦恼),而是向往“茫茫尘海”之外的自由。他以“云松”“酒瓢”为伴,超然物外,看透世间万事如“幻泡”(泡沫般虚幻)。
诗的结尾,诗人回到现实,提到“久在钱塘江上住,厌见潮来又潮去”,暗喻对世事变迁的厌倦。燕子衔春、断梦残红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伤。最后,他以“高车驷马游南柯”作结,借用“南柯一梦”的典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看淡,宁愿醉卧高眠,也不愿追逐虚幻的荣华。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融合了细腻的情感、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和日常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才情的自信,也有对命运的困惑;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超脱的向往。语言上,诗人善用比喻和对比,如“晴”与“雨”、“悲”与“喜”、“松柏”与“鸳鸯”,使得情感层次丰富,读来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