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 乌篷船

曹娥东去,荡弯环百里,越江如镜。
风好宜帆风定纤,触荻乍闻笭箵。
蠡口停沽,溪头看浣,逼袖春波冷。
苎萝天末,晚山送到眉影。
还爱娇小鱼娃,柁楼罢饭,照水斜兜鬓。
采采菱花新水调,我已年来惯听。
桨碧拖烟,舷红扣月,客梦浮能稳。
西陵树色,雁边渐渐移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壶中天 乌篷船》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乌篷船在江上行进的景象,以及船上人的所见所感。

词的开篇写道:“曹娥东去,荡弯环百里,越江如镜。”这里描绘了江水向东流去,弯弯曲曲地绕过百里之地,江面平静如镜。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词中提到了“风好宜帆风定纤,触荻乍闻笭箵。”这里写的是风势适合扬帆,船在江上平稳前行,偶尔碰到水草,发出轻微的声音。这种细节描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船行的轻快和水乡的宁静。

词中还有“蠡口停沽,溪头看浣,逼袖春波冷。”这几句写的是船在蠡口停泊,岸边有人在溪边洗衣,春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这种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日常风情。

“苎萝天末,晚山送到眉影。”这句写的是远处的山峦在天边若隐若现,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船上人的眉眼间。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词的后半部分写的是船上人的生活片段:“还爱娇小鱼娃,柁楼罢饭,照水斜兜鬓。”这里写的是船上有个可爱的孩子,舵楼上的船员们吃完饭后,借着水面的倒影整理头发。这种细节描写充满了生活情趣,让人感受到船上人的质朴和自然。

“采采菱花新水调,我已年来惯听。”这句写的是船上人采摘菱角,唱着新编的水调,作者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和和谐。

最后,“桨碧拖烟,舷红扣月,客梦浮能稳。西陵树色,雁边渐渐移近。”这几句写的是船桨划过水面,泛起碧绿的波纹,船身映着月光,客人的梦在这平稳的船行中安稳延续。远处的西陵树色和飞雁渐渐靠近,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梦境。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船上人的质朴生活。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乌篷船中,感受着水乡的风情和宁静的时光。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