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人观牧图
作官畏人嘲,胡孙骑牧牛。
却离大江水,还家整归舟。
还家此计不可移,此乐勿令儿辈知。
行歌带索拾遗穗,耳静不复闻征鼙。
功名亦妄尔,吾生去此将安之。
趁此青草长,自牧牛与羊。
不减九十头,何翅三百强。
沙平水浅南山下,千角万蹄如此画。
牛腰吹笛遡秋风,不问人间矍铄翁。
却离大江水,还家整归舟。
还家此计不可移,此乐勿令儿辈知。
行歌带索拾遗穗,耳静不复闻征鼙。
功名亦妄尔,吾生去此将安之。
趁此青草长,自牧牛与羊。
不减九十头,何翅三百强。
沙平水浅南山下,千角万蹄如此画。
牛腰吹笛遡秋风,不问人间矍铄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关于乡村生活的生动画面,通过老人和牧牛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第一部分描述了一个老人与牧牛的情景。老人本来是做官的,但因为害怕被人嘲笑,决定放弃官职,骑着小毛驴去放牧牛。这样的决定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无法改变的。老人希望享受这种宁静的生活,不让家人和孩子知道。他希望能够在宁静中歌唱,享受简单的日子,不再听到战争的喧嚣。
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老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他认为名利并非真正重要,因而决定离开世俗的生活,寻找自己的归宿。他希望趁着草长莺飞的季节,放牧牛羊,享受自然的美好。他想象着牧场上有一千头牛和上万只羊,这种场景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
最后一部分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平坦的沙滩和清澈的水边,牧场上牛羊成群,老人悠然吹着笛子,迎着秋风,仿佛时间停滞,一切都变得宁静美好。老人忘却了世间的烦恼,享受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描述老人放弃官场,选择简单自由的牧牛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诗意和宁静,让人心生向往。
崔鶠
崔鶠(yǎn),元佑进士,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为宁化军(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以谏官召用,上书论蔡京之奸时,曾论及当时的文禁:“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时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势难以挽回,“每叹天下事不可为”(吕本中《师友杂志》),不久得挛疾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