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兼善秘书
木天高拱夜何其,翠被初寒更漏迟。
上帝录书藏紫禁,贵神燃火出青藜。
悬知策府稽诹处,预想虞廷献纳时。
厚报亟盈荼荠颂,湛恩心写蓼萧诗。
岂徒述作矜雄艳?政以都人启蔽亏。
国典每濡双赐笔,宠光长发万年枝。
从容宝鼎开金镜,缥缈祥烟度玉墀。
儒术致君还有道,皇明鉴物本无私。
庙谟已发群生秘,岩穴宁令一士遗?
歌咏太平还有日,腐儒头白在茅茨。
上帝录书藏紫禁,贵神燃火出青藜。
悬知策府稽诹处,预想虞廷献纳时。
厚报亟盈荼荠颂,湛恩心写蓼萧诗。
岂徒述作矜雄艳?政以都人启蔽亏。
国典每濡双赐笔,宠光长发万年枝。
从容宝鼎开金镜,缥缈祥烟度玉墀。
儒术致君还有道,皇明鉴物本无私。
庙谟已发群生秘,岩穴宁令一士遗?
歌咏太平还有日,腐儒头白在茅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秘书官员在皇宫中值夜工作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仕途理想与家国情怀。全诗用典雅而不失生动的语言,传递出三个核心主题:
1. 庄严的宫廷工作场景
诗中"木天高拱""翠被初寒"等句,用高大的宫殿建筑和初秋的寒意,营造出肃穆的夜间工作氛围。"上帝录书""贵神燃火"等神话意象,将秘书工作比作神仙记录天书般神圣。
2. 文人的政治理想
"儒术致君还有道"等句直白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学识辅佐明君的愿望。"庙谟已发群生秘"则暗含希望朝廷能广纳贤才的政治主张。这些句子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追求。
3. 对太平盛世的赞颂
结尾"歌咏太平"等句,虽然诗人自谦是"腐儒",但仍流露出对清明政治的赞美。诗中多次出现的"万年枝""祥烟"等吉祥意象,都是对国运昌隆的美好祝愿。
艺术手法上,诗人善用对比:
- 将庄严的宫廷("宝鼎""玉墀")与朴素的文人("茅茨")并置
- 用神话色彩("紫禁""青藜")烘托现实工作
- 通过"荼荠"(苦菜)和"蓼萧"(香草)的植物对比,暗示苦尽甘来的人生感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既展现了古代官员的真实工作状态,又表达了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情怀。诗人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即使在平凡的文书工作中,也能感受到肩负天下重任的使命感。这种将日常工作升华到治国平天下高度的情怀,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