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思行沙庄呈尊甫南山隐翁三首 其三

急雨喧茅屋,流云弄夕晖。
莲衣疏更脱,萤火湿犹飞。
夜久渔将入,秋来客未归。
何当更东下,沧海故人稀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黄昏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传递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急雨喧茅屋,流云弄夕晖"像电影镜头:骤雨敲打茅草屋顶发出喧响,流动的云彩在夕阳中嬉戏。这里用"喧"和"弄"两个动词,把雨和云都写活了。

中间四句是更细致的特写:莲花的花瓣(莲衣)在雨中稀疏脱落,萤火虫即使翅膀被打湿仍坚持飞行;夜深了渔民准备归家,而诗人这个"客"却迟迟不能回乡。"萤火湿犹飞"特别动人,湿漉漉仍发光的萤火虫,就像漂泊在外却依然怀乡的游子。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什么时候才能顺流东下回到故乡呢?可转念一想,故乡的旧友恐怕都已四散。这种回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让整首诗在宁静的雨景中透出深深的怅惘。

全诗妙在把自然景物(雨、云、莲、萤)与人的活动(渔归、客愁)巧妙编织,用潮湿的秋夜烘托出游子绵长的乡愁,画面感强又情感真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