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冒雪游禾溪迟近湖族叔
归来忽踰年,两得逢至日。
长病盼春归,渐衰惊岁疾。
朝来命车禾水头,抚景何辞竹林游。
牵帷万峰成燕婉,俛仰已无千岁忧。
乃知此方山水奥,况闻先代芳迹留。
同宗同隐世莫得,世外招携不可即。
日晏梅花漾溪流,怅望冥鸿天外翼。
长病盼春归,渐衰惊岁疾。
朝来命车禾水头,抚景何辞竹林游。
牵帷万峰成燕婉,俛仰已无千岁忧。
乃知此方山水奥,况闻先代芳迹留。
同宗同隐世莫得,世外招携不可即。
日晏梅花漾溪流,怅望冥鸿天外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中老人冬日游山玩水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寄情山水的豁达。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四句像一组快镜头,用"忽踰年""两得逢"展现时间飞逝,病人盼春的急切与老人惊觉岁月匆匆形成对比,就像现代人突然发现又到年底时的恍惚感。
中间八句是冬日游记。老人不顾严寒乘船出游,看到竹林雪景便想起魏晋名士的潇洒。群山在雪中变得柔美("燕婉"原指女子柔顺,这里拟人化写山),让他暂时忘却生死忧虑。这里暗用"千岁忧"典故,表达放下烦恼的轻松感,就像现代人通过旅行减压。
最后六句情感转向深沉。老人想起在此隐居的先辈,感叹如今难觅这样超脱的隐士。"冥鸿"比喻高飞远遁的隐者,望着雪中梅花随溪漂流,他怅然若失的情绪如同看着天边渐远的飞鸟。这种对理想境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类似现代人追寻诗和远方却难以抵达的心境。
全诗巧妙融合了病中人对生命的敏感、老者对时光的感悟、文人对山水的审美,以及隐士对超脱的向往。最动人的是雪中梅花随溪水漂流这个画面,既实写眼前景,又暗喻人生漂泊,让整首诗在洒脱中透出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