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六首

路断无依著,满船乘雪月。
夜午不相关,全体蹈全铁。
唱出归家歌,恣吹还乡曲。
从斯野子梦,徒尔难分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孤独旅途中的心境和感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孤独与无助:诗的开头就提到“路断无依著”,意思是道路中断,无人依靠,暗示了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这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满船乘雪月”中继续深化,船在雪月之夜行驶,给人一种冷清、孤寂的感觉。

2. 时间与现实的脱节:“夜午不相关”表达了在夜晚午夜时分,时间仿佛与诗人无关,他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似乎与现实脱节。这种状态可能是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的体现。

3. 坚韧与决心:“全体蹈全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像铁一样坚定不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强和决心,即使面对困难,他也要勇往直前。

4. 思乡与归家:“唱出归家歌,恣吹还乡曲”是这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唱起了回家的歌,尽情地吹奏着归乡的曲子,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

5.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从斯野子梦,徒尔难分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他的梦想可能是在荒野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但现实却让他难以实现这个愿望,感到无奈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孤独、坚韧、思乡和梦想与现实冲突等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复杂心境。它让读者感受到人在困境中的坚强和对家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梦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些情感是普遍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释慧晖

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于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净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