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首句“万物本空寂,浮生方沼中”直击主题,指出世间万物本质上是空虚和寂静的,而人的一生就像漂浮在沼泽中,短暂而无常。这里作者借用“沼泽”来比喻人生的迷茫和不确定性,暗示了人生在世的无常和虚幻。
接下来“鸥轻时出没,萍散只西东”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生的漂泊和动荡。鸥鸟在水面上时隐时现,浮萍随风四散,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面,暗示了人生中的起伏和变迁,以及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槛外风初息,天边月正融”则转向了夜晚的宁静景象。风停了,月亮在天边柔和地照耀着,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风初息”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暂时停止,而“月正融”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最后两句“了无尘可濯,危坐照衰翁”点明了作者的内心状态。作者意识到世间本无尘埃可洗,意味着他已经看透了一切世俗的烦恼和执念,达到了心灵的清净。而“危坐照衰翁”则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静坐,面对自己衰老的身影,体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宇宙本质的深刻领悟。它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周锷
明州鄞县人,字廉彦。周师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调桐城县尉,辞不赴,益究治六经诸子百家之说,悉著论其本旨。游颍昌府,访其舅范纯仁,过洛,见文彦博、司马光,皆见器重。后知南雄州,以言边事忤时相,入党籍,退休于家,学者称为鄞江先生。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