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吴君得妙法制墨赋诗赠之
新安松枝烧不绝,红霞碧焰相纠结。
收烟调捣三万杵,练作玄霜乌玉玦。
设来几案对端侯,云浮烟散光澄澈。
落纸三年不昏暗,一点霜纨漆无别。
廷圭巳矣潘谷死,此道只今谁得比。
水晶宫客汪廷器,吴郎继之真二美。
时时赠我两三丸,光黑异常心独喜。
日日用之无间断,经岁方能半寸毁。
黄金可得柰墨无,莫轻目前惟重耳。
嗟余不欲磨世人,愿得一笑临池水。
收烟调捣三万杵,练作玄霜乌玉玦。
设来几案对端侯,云浮烟散光澄澈。
落纸三年不昏暗,一点霜纨漆无别。
廷圭巳矣潘谷死,此道只今谁得比。
水晶宫客汪廷器,吴郎继之真二美。
时时赠我两三丸,光黑异常心独喜。
日日用之无间断,经岁方能半寸毁。
黄金可得柰墨无,莫轻目前惟重耳。
嗟余不欲磨世人,愿得一笑临池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徽州一位姓吴的制墨高手,诗人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他制作的墨品质极佳。
开头用"松枝烧不尽,红霞碧焰交织"形容制墨用的松烟原料,像彩霞一样绚烂。接着描写制墨过程:收集烟灰、反复捶打三万次,最终炼成黑玉般的墨块。这种墨摆在桌上像面对端庄的君子,磨出的墨汁清透如云烟,写在纸上三年都不会褪色,黑得像新漆一样。
诗人感叹:古代制墨大师李廷圭、潘谷都已去世,如今谁能比得上这位吴师傅?接着点名夸赞两位当代制墨名家:水晶宫的汪廷器和继承技艺的吴郎。他们常送墨给诗人,这种墨特别黑亮耐用,天天用一年才磨掉半寸。诗人说:黄金容易得,好墨却难求,提醒人们不要小看眼前的好东西。
最后诗人幽默地说:我不想用这墨来教训世人,只愿蘸着它在池边写字自娱。全诗通过制墨过程的艺术化描写,表达了对传统工艺的珍视,也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