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洞岳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霜风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到岳阳时所作,通过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深沉的家国忧思和个人身世之悲。

前两句写景:岳阳楼东临洞庭湖,西面长江水,夕阳下的帘幕静静低垂。画面看似宁静,但"夕阳迟"三字已暗含时光流逝的惆怅。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站在当年吴蜀争霸的古战场,徘徊在暮色中的湖光山色之间。诗人说自己从万里之外漂泊到此,三年战乱中多次经历危险。这里"万里""三年"形成强烈对比,把个人漂泊与时代动荡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寒风中,白发诗人凭吊古迹,眼前苍老的树木和浑浊的波涛都染上无限悲凉。这里"白头"与"老木"相映,"霜风"与"苍波"相应,自然景物都成了诗人悲怆心境的写照。

全诗妙在将雄浑的江山与细微的个人感受融为一体,用"老木苍波"这样具体的意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那种跨越时空的孤独与忧患。杜甫没有直接哭诉自己的不幸,而是让山水替他说话,这种含蓄深沉的表现方式,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詹体仁

(1143—1206)建宁浦城人,字元善。詹慥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光宗朝,历提举浙西常平、太常少卿。密赞赵汝愚定策立宁宗。除太府卿,寻知福州,以论山陵事罢。后知静江府,减免赋税,赈粮救灾。官终司农卿。博极群书,疏荐皆当世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有《詹元善先生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