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渡晴帆①

万顷波涛涌,飞帆汎远空。
迷离烟水里,缥缈有无中。
席挂前山树,歌闻别浦风。
舟从斜日渡,人自碧霄逢。
一苇疑难即,千层望不穷。
盛朝清晏候,雀鹢任西东(黄美娥编校)。

现代解析

《丹渡晴帆》是一首描绘江上帆船壮美景色的诗,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开头两句“万顷波涛涌,飞帆汎远空”直接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画面:广阔的江面上波涛翻滚,帆船乘风破浪,仿佛要飞向远方的天空。这里用“万顷”形容江面的辽阔,用“飞帆”表现船行的迅捷,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的气势。

接下来的“迷离烟水里,缥缈有无中”则转向朦胧的意境。江上雾气弥漫,帆影若隐若现,仿佛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徘徊。这两句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江上。

“席挂前山树,歌闻别浦风”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船帆高挂,像是挂在前山的树梢上;远处传来歌声,随风飘荡在江岸之间。这里既有视觉的壮美,又有听觉的悠扬,让整幅画面更加生动。

“舟从斜日渡,人自碧霄逢”描绘了夕阳下的渡船景象。船在斜阳中穿行,船上的人仿佛来自天际,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这两句既写实又富有诗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最后四句“一苇疑难即,千层望不穷。盛朝清晏候,雀鹢任西东”升华了主题。“一苇”指小船,船行江上,看似渺小,却承载着无限可能;“千层望不穷”则形容江景的深远,让人看也看不尽。最后两句点明时代背景——太平盛世,鸟儿自由飞翔,船只随意往来,象征着社会的安定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以帆船为线索,从壮阔到朦胧,从现实到超然,层层递进,展现了江景的变幻之美,同时也暗含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